住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河边双桂镇的70多岁的李大爷告诉记者:“万万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看到清清的西河。”李大爷的这一感受也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。西河嘉陵区出境段新复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表明,2014年1月1日~2015年11月15日(684天),断面水质监测项目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,达到地表水质Ⅲ类标准的天数是676天,未达到的8天,达标率98.8%。
经过近3年的不断治理,西河嘉陵段水质目前已稳定达到Ⅲ类,河段自我净化、自我消纳功能明显增强,西河嘉陵段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一个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区,一个畜禽养殖大区、工业园聚集区,嘉陵区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,才让西河嘉陵段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呢?
搬迁取缔畜禽养殖
121公里长的西河,流经四川省南充市西充、嘉陵、顺庆两区一县,在顺庆城区汇入嘉陵江。西河在嘉陵区境内有56公里,穿越沿线7个乡镇,占全长46%,是嘉陵人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。
多年来,这里沿线场镇生活污水直排,大小养殖场污水直排,垃圾遍布河道两岸,生命河成了害民河。西河,也成了嘉陵江重点污染源。治理西河,是南充市人民最大的心愿。
2012年,南充市区联动,抓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契机,整合国家、省、市、区四级资金,拉开了西河治理序幕。
嘉陵区是一个农业大区,西河流域是全区农牧业主产区。在贫困的西河流域,畜禽养殖是千家万户村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“钱袋子”,子女读书的“靠背子”。要关停、搬迁、整改这些畜禽养殖企业,阻力可想而知。
为打好治理西河的第一硬仗,嘉陵区委政府相继出台《南充市嘉陵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》、《南充市嘉陵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》等指导性文件,明确规划了养殖区域、限养区域、禁养区域范围、条件、措施要求。并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区域,关闭禁养区养殖场,控制限养区内养殖规模,加强适养区内污染治理,严格养殖备案审批程序,强化养殖环境日常监管。
具体来说,对西河干流及主要支流500米范围内全面实行禁养。禁养范围内,年存栏数在20头猪以下的养殖户全部做到粪污“有效沼化处理+生态还田”;西河干流及主要支流500米~1000米范围内全部实行限养,超规模的养殖企业必须整改或搬迁。
禁养、限养文件下发后,嘉陵区委区政府专门布置西河嘉陵段养殖企业的关停、搬迁工作。嘉陵区环保局和相关部门成立督察组、巡查队,对沿线每一个乡镇提出具体要求、定期督察。在强力治理下,西河终于实现了沿河1000米范围内无养殖污水直排。
沿线建设污水处理站
除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,西河沿线乡镇直排的生活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。对此,2013年,嘉陵区在西河嘉陵段的七宝寺、金宝、龙泉、太和、双桂、石楼和西兴7个乡镇,建设了9座污水处理站。
记者实地去了几处。在城郊石龙桥污水处理站,举目望去,绿草茵茵,喜鹊、麻雀穿飞在树木花草间,不远处还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漫步,让人很难想象置身于一处污水处理站。
在另一座污水处理厂,记者看到,第一个池子主要是去除生活污水里面的大漂浮物;第二个池子主要去除污水里面的有机物、悬浮物和病原菌;第三至第六个池子则为人工湿地池子,每个池子里面有不同的填料,如鹅卵石、细沙、土壤等,主要是去除污水里面的氮、磷等污染物,对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分解和过滤,池子里面栽种着各种耐水性好、生命力强的植物,整个池子绿意葱茏,很难想象下面是污水。最后一个池子则为观测池,工作人随时可以观测到池里的水是否清澈,鱼儿是否游来游去。
双桂的污水处理厂颇有特色。记者看到,这其实是一处呈阶梯分布的人工湿地。场镇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,进入人工湿地前还呈现灰白色,有恶臭,但是经过9个栽种有菖蒲、美人蕉、水竹等水生植物的水池过滤、净化后,出水口水质清澈透明。龙泉镇的生活污水也是经过管道收集,排放到污水处理厂,经过层层过滤、沉淀、净化等工序,再排放进西河支流。
全面整治点源污染
为防止村民将垃圾倾倒西河,嘉陵区在沿线村村社社建起了垃圾池,家家户户设置垃圾袋固定丢弃位置,实行“门前三包制”。由专门的保洁员、垃圾运转员,实现垃圾日产日清,严防垃圾随意堆放、倾倒入河现象的发生。
据了解,为推行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区处理”的垃圾处理模式,各乡镇做了大量工作。在嘉陵区七宝寺镇采访时,镇政府领导告诉记者:“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污水废弃物过去都是随意丢弃,要改变他们的习惯和生活理念很不容易,采取硬措施也是行不通的,只有耐心地反复做工作。”
除此以外,嘉陵区全面清除河道垃圾,开展河道清淤,建生物缓冲带,局部建设带状生态湿地。在全面整治后,还按照南充市要求,对西河沿线进行景观打造。
深度追问
为什么嘉陵能做到?
“西河环境改善就是最大的民生,还沿线居民一河清水就是最大的政绩”。有了这样的执政理念,嘉陵区治理措施步步推进。
敢拿官帽子“祭河”。自2010年年底南充市作出西河流域治理部署以来,嘉陵段治理工作一直进展不快。嘉陵区委基于“问题不在治理的本身,而在于治理的人”的判断,在治理西河关键时刻果断换将,新局长同时兼任西河流域嘉陵段治理办主任;免掉治河不力的一个镇党委书记。
打硬仗不避难。西河嘉陵段沿途贯穿7个乡镇49个村庄,养殖户密集,工作难度异常艰巨。例如沿线最大的一个养殖场,总投资近两千万元,年出栏肥猪4000头,圈舍3560m2,是当年农业招商重点企业,年年嘉陵区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戴大红花。而这个养殖大户在西河水污染治理中,却因养殖场污染物未达标排放成为西河污染大户。对这样的企业嘉陵区没有二话:搬迁!
合理引导转型。通过对沿河养殖企业的疏堵结合,合理引导,嘉陵区没有放过一处排污漏点,也没有引发一起社会矛盾。位于双桂的张科养鸡场,规模大,离西河500米之外,搬迁后,政府出钱为其培训,引导其种蘑菇。
建立制度保障。2013年7月19日,嘉陵区下达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西河流域嘉陵段污染源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实行区、乡镇、村“三级联动”模式,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,一旦发现污染项目未按时整改,或者治理成效不达标,以及出现新的污染源,将层层追责。同时,聘请45名监督员,使强力监管成为常态。
还有什么难题待解?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穿”,做好基层环保工作常常需要克服重重困难。以西河综合整理为例,这本是南充市重点工作,但是由于体制上的一些条条框框,部门间的利益分割,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们不时处于尴尬境地。
首先是西河治理资金匹配方面,当地方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,上面的专项可能还在会审程序中;当地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搞建设的时候,后面马上就被催促使用审计。
虽然近年嘉陵区已陆续建好、或在建污水处理工程的乡镇,已超过全区一半,但今年在吉安河、曲水河沿线乡镇修建的污水处理厂,省、市均没有资金支持,全靠嘉陵区财政自己投资,而以嘉陵区财力,连保运转都靠转移支付。因此,剩余的乡镇要修建污水处理厂资金筹集非常困难。当地环保部门也在想办法,积极寻找有资金支持、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商讨PPP模式。
再有,更多的投入只是在还旧账。以西河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例,财政的钱只够建污水处理厂,而与之配套的污水管网等建设如今还是空白,这些投入几乎占了拨付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2/3。
其次是部门间制度打架。例如养殖企业,站在当地农业部门的角度,是要大力扶持的,不少养殖企业还是当地乡镇招商引资项目,地方给予了这些企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、租金减免政策等。这些企业主们前一秒中还带着大红花接受表彰,后一秒钟就被环保部门要求搬迁取缔,这在情感上很难让他们接受,为西河流域治理带来了阻力。
共有-条评论【我要评论】